新闻中心
电子与信息技术系“红色薪火,青春力行”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
来源: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作者:刘敏婧 审核:赵欣、郑瑞 编辑:陈敏 发布:2025-07-06 阅览:

为引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、助力乡村振兴,近日,电子与信息技术系“红色薪火,青春力行”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徐州市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在基层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

聚焦基层治理,探索创新路径

6月28日,实践团队走进昆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。在“数字赋能社区治理”展示区,成员们了解到关于“1个平台、3级下沉、3类服务”模式,如何使用数字化手段让社区治理变得更加高效。通过观看社区治理工作纪实影像,从“居民点单、党员接单”机制,到停车难、睦邻文化建设推进,成员们学习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模式,体会到基层治理“难题有人管、诉求有回应”的温度,感受到党建引领下基层工作者的担当。昆仑社区也借此次互动,传递基层治理理念,吸引更多青年参与,推动“共建共治共享”格局构建。

情系福利院,青春送温情

6月29日,实践团队满怀热忱走进徐州市社会福利院,开启暖心志愿服务。一到现场,成员们默契配合,迅速化身“后勤助手”,将一车车蔬菜、鸡蛋等生活物资小心搬运、整齐归位;随后踏入菜园,俯身采摘成熟蔬果,在烈日的劳作中,真切体会到农耕的辛苦。这些饱含心意的新鲜食材,将化作福利院餐桌上的美味,承载着满满的关爱。

铭记历史伤痛,汲取奋进力量

6月30日,实践团队怀着崇敬而沉重的心情,走进闫窝民族教育展览馆及“闫窝惨案”旧址开展参观寻访活动。通过瞻仰纪念碑、研读碑文简介,成员们了解到关于1938年5月20日那场惨绝人寰的悲剧:日军暴行致使千余无辜平民罹难。这段历史如警钟长鸣,让大家深刻铭记伤痛。在纪念碑前,大家低头默哀,深切悼念遇难同胞。成员们表示一定会铭记历史,以史为鉴,传承并发扬红色精神,以青春之践行使命担当。

重走红色足迹,传承革命精神

7月1日,实践团队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。纪念馆庄严肃穆,广场上矗立的烈士纪念塔巍峨耸立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在“人民的胜利”展区、革命纪律专题展览前,大家了解到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,感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及党的卓越智慧。成员们在展区前合影,喊出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的誓言,深刻体会英烈精神,强化爱国主义情怀,坚定革命信仰。

投身农业实践,助力种业振兴

7月2日,实践团队走进中研益农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基地,开启种业振兴实践之旅。在育种温室里,成员们俯身观察番茄植株生长态势,认真学习品种选育的科学流程与先进种植技术。通过与科研人员的深入交流,大家了解到关于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,也深刻体会到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”的时代意义。

助力乡村振兴,感悟创业担当

7月3日,实践团队走进徐州琅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参观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,深入了解食用菌从研发构思、菌种培育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,直观感受科技如何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,让传统农业生产焕发高效精准的新活力 。活动中,成员们听闻返乡创业大学生刘欢欢的事迹,他毕业归乡扎根土地,攻克羊肚菌培育难题,以新技术带动家乡农业发展,还荣获多项创业大奖。成员们被其敢闯敢试、反哺乡里的精神打动,纷纷表示也要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,在广阔天地中磨炼本领、不懈奋斗。

探寻汉文化,传承历史文脉

7月4日,实践团队走进徐州博物馆,这不仅是一场对古代文明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。在参观过程中,成员们被这些珍贵的文物深深吸引,同时也被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所打动。从兵马俑阵列中,窥见汉代军事与社会图景;透过玉器纹理,感受精湛工艺与文化底蕴;循着青铜器纹饰,探究古代礼仪与信仰。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,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,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,讲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。

此次“红色薪火,青春力行”社会实践活动,实践团队从基层治理到社会服务,从历史铭记到革命传承,从农业实践到文化探寻,用行动践行青春使命。未来,团队成员们将持续传承红色基因,以青春之姿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,让“红色薪火”在实践中熠熠生辉,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。